
4月14日,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李显龙在全国职工总会(NTUC)中心发表演讲时指出:新加坡正面临一个“全球贸易规则被颠覆”的新时代,过去依赖的“运转良好的全球经济体系”已不可靠。未来5到10年,新加坡必须为“更不稳定、更不友好的国际环境”做好准备。
新加坡必须保持内部团结,支持政府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国家利益。国内政治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新加坡的国际话语权,唯有团结一致,才能确保国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局势中站稳脚跟。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新加坡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李显龙在演讲中直言,美国近期对多国加征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新加坡政府同日将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原先的1%-3%下调至0%-2%,反映出外部环境恶化的现实。
“我不认为新加坡会立即陷入衰退,但这‘可能发生’。”李显龙强调,“美国摒弃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惠国待遇”(MFN)原则,转而推行双边谈判下的差别化关税,将严重削弱小国的议价能力。
过去,MFN规则让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能享受与大国同等的市场准入,如今美国试图推翻这一体系,我们必须另寻出路。”
0
历史经验的失效:新加坡面临“根本性不同”的挑战

李显龙回顾了新加坡过去经历的多次危机,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SARS疫情以及新冠疫情。
他指出,在这些危机中新加坡有两个有利因素:
一是新加坡国内能够采取正确的政策并团结一致;
二是新加坡是当时正常运转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这个贸易体系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鼓励跨国公司在各地寻找商业机会。因此,每次遇到麻烦后,新加坡都能重新融入这个体系并恢复增长。
然而,这次情况有所不同。李显龙强调,美国不再希望维持最惠国待遇(MFN)规则,而是希望拆除现有体系,用“互惠关税”来取代。这意味着美国将与贸易伙伴一对一地进行谈判,利用其强大的谈判能力,采取一种“赢者通吃”的方式,而不是以往的“双赢”模式。
这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最惠国待遇规则对新加坡至关重要,它让新加坡等小国能够享受到与大国相同的市场准入机会,并从大国的谈判力量中受益。
内政外交双重应对:团结与“稳定政治”成关键

面对挑战,李显龙提出新加坡需从两方面发力:
(一)国内:强化社会凝聚力与政府效能
新加坡的国内应对策略需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入手。在政治层面,新加坡需要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便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能有效地应对挑战。
国内政治稳定是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李显龙在演讲中分享了他30多年来代表新加坡参与国际事务的经验。他表示,各国领导人在评估是否与新加坡合作时,不仅关注外交政策,也会观察国内政治局势。
“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可能演讲精彩,但如果国内政治问题缠身,国际社会虽会给予礼节性尊重,却不会真正重视他们的立场。”李显龙说,“相反,如果外界知道你的国内局势稳定、政府获得民众强力支持,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对待你,新加坡才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他进一步指出,新加坡能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被视为“安全港”,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长期的政治稳定。
反对党角色与政府治理能力的平衡
针对部分新加坡人希望国会增加反对党议员以强化制衡的声音,李显龙回应称,反对党在民主制度中确实扮演重要角色,国会中会有反对党议员的存在,这是民主政治的常态。
然而,他强调,新加坡需要一个强大且高效的政府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如果政府在表现良好的情况下,选民仍持续削弱其执政能力,最终将影响国家治理效能,难以组建最佳团队来带领新加坡前进。”
李显龙以2020年大选为例,指出人民行动党在疫情期间获得强有力授权后,才能迅速凝聚全国力量应对危机。“正因为国内团结,我们才能专注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政治纷争。”

在经济层面,新加坡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家庭和企业应对挑战。这些措施包括:
◎ 为家庭提供生活成本支持,预计普通家庭将获得约4000新元的补贴;
◎ 为失业工人提供支持,如新的求职者支持计划;
◎ 以及为工人提供再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李显龙表示,2025年的预算已经足够应对当前的情况,但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政府将采取更多措施,并且有信心能够做到。
国际:联合盟友维护多边贸易
在国际层面,新加坡将继续支持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努力维持现有贸易体系的稳定,即使美国正在放弃这些规则。新加坡将通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包括东盟国家,加强贸易协定来实现这一目标。
大国关系恶化:全球最大风险源

李显龙认为,大国关系的恶化是当前关税政策带来的最大问题。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暂停了互惠关税90天,但对中国的高关税仍然存在。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高达145%,而中国对美国的关税为125%,中国还限制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这种“硬脱钩”态势短期内难缓解。
李显龙指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强硬,形成了美国两党之间的广泛共识。
“美国两党已形成‘遏制中国崛起’的共识,而中国则决心争取‘应有的国际地位’。”李显龙指出,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新加坡等小国需做好“在夹缝中求存”的准备。
呼吁全民备战:“我们有能力再次证明自己”
尽管形势严峻,李显龙仍表达信心:“新加坡拥有资源、经验和团结的民众,我们过去多次化危机为转机,这次也不例外。”他特别提到新任总理黄循财将领导人民行动党迎战大选,寻求“带领新加坡穿越风暴的新授权”。
李显龙的演讲被当地媒体评价为“冷静而清醒的预警”。在全球化退潮、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正站在历史转折点。这个依靠贸易立国的小国能否再次突围,取决于其能否在变局中保持内政稳健、外交灵活——而这需要全民的共识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