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總結: 一文揭露新加坡單身人士「囧境」,大齡還跟父母住是錯嗎?等著結婚買房是不是才是最終正途?
在不婚不育的風潮之下,網友們總戲稱一人吃飽全家不愁,不婚不育,幸福到老的思想。
但在新加坡的獨特國情之下,很多獨身人士卻沒辦法這麼瀟洒,他們是那種可能表面看著光鮮,但實際上有苦只能自己默默往肚子裡吞的人。

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吐露了自己如今的困境:
這位男子今年32歲,因為和家人的關係不好,前幾年的時候搬出去居住,為此,他需要每個月支付1400-1500新幣的租房費用。
扣除公積金之後,他每個月到手大約3000新幣,相當於一半的積蓄都用來支付房租,再加上每月的日常開銷、約會,真正能存下來的寥寥無幾。

圖源:網絡
他有一個伴侶,但由於對方家庭比較保守,兩人無法同居在一起,這讓一個非單身狗卻過著單身狗的日子。
特別在新加坡這樣重視家庭的國家,外出吃飯也好、和朋友同事聊天也好,都以「家庭」的形式陪伴生活,這更讓這位網友感受到了無比的孤獨。

圖源:網絡
是真苦還是無病呻吟?
為什麼不找個便宜點的房子住?
評論區不少網友都建議這位男子在住房上花銷太大!畢竟新加坡還有不少700新幣左右的合租單間。
為什麼不能損失一部分居住的舒適度,換來更多的儲蓄、或者用來改善其他方面的生活?
男子的無奈讓一眾質疑他的網友直接啞口無言——因為新加坡房東太奇葩!

圖源:網絡
之前他也和房東一起住,結果體驗極度糟糕,每個月月租1000新幣,房東還額外加了很多很多的附加條件:
比如要求他不能一直開著Wifi,只要用完了就得關掉。
每天只能用8小時的空調,超過了就必須關掉
在出門之前必須要將所有的開關都關閉
這些附加條件也就算了,而且這位男子還高度懷疑房東會趁他離開家的時候偷偷進房間檢查或者動他的東西,這讓這位男子感覺自己毫無隱私可言。
不僅如此,房東還會以「用了太多空調」「冰箱壞了需要平攤修理費」等等藉口讓他支付額外的費用。

圖源:網絡
這最終讓他無法再忍受和房東一起居住的日子,於是搬出來租了一個很小的單間公寓生活。
離開家庭的單身年輕人士最可悲
對很多「新加坡本地人」來說,可以和父母合租本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有爸媽準備好飲食起居所需,而且還不用支付房租;即便是上繳一部分生活費給爹媽,大部分時候的支出比市場價還是低了不少。

示意圖
但並不是所有家庭都其樂融融,並不是所有成年人都願意和父母合租。
那些因為各種各樣受不了原生家庭想要搬出來的年輕人,特別是單身年輕人,在新加坡的這個倡導家庭的社會中往往顯得舉步維艱。
根據新加坡的規定,35歲以下的單身人士無法購買自己的HDB,如果不結婚組建家庭,那麼無論是轉售還是預購,都需要等到35歲之後。

HDB示意圖
這讓新加坡35歲以下的單身人士沒辦法自詡「單身貴族」,不過是「買房」的邊緣人。
你的經歷並不孤獨,我也遇到過,而且還持續了17年之久!
17歲的時候因為身心遭受虐待我離家出走了,之後租房過了好幾年,開始的工資只有1000新幣一個月,不得不和人合租房間;每天只能吃方便麵還有2新幣一份的椰漿飯,我只能一邊打工一邊完成我的學業。
我遇到過不少糟糕的房東,其中90%都是老人,我還被趕出去過好多次,甚至在街上睡了幾個星期,只能用公共設施洗澡。

圖源:網絡
一直到27歲我都單身,沒有傾訴的朋友,同事之間也非常冷漠,十年之中我一直在和孤獨作鬥爭,甚至和嚴重的抑鬱和焦慮作鬥爭。
到底崩潰了多少次,我自己都數不清了!

圖源:reddit
很多成年後不得不離開家庭的單身人士們都在忍耐。
要麼找到一個伴侶結婚後共同申請HDB,要麼就只有忍耐到35歲然後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我已經放棄約會,只想等到35歲,這樣就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住處。
幾年前在我找房子租的時候,我的房產中介在得知我是本地人的時候,很刻薄地評論『哇,這麼年輕就沒家人啦?

圖源:reddit@lightstitches
孤獨,在新加坡社會中你會更感孤獨
這位男子在傾訴中表達了自己的孤獨,雖然有伴侶卻不能住在一起,雖有家人卻不能傾訴,雖有同事卻仍然感覺疏遠的孤獨感……
根據Talking Point的1000多份調查回覆中發現,21-35歲之間的年輕人有60%都認為自己很孤獨,約有15%還表示在有重要的事情時候,根本無人傾訴。

圖源:Todayonline
根據政策研究所IPS的一項關於孤獨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新加坡中21-34歲的受訪者最為孤獨,得分達到了5.53!
而50-64歲的受訪者反而感受孤獨得分最低,為5.03。
在21-34歲人群中,單身人士明顯比有伴侶的人士孤獨感得分更高。

示意圖
疫情或許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人與人之間隔離的期間形成了社交惰性,即便走出疫情之後,也對年輕人的生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孤獨感,是縈繞當下年輕人的惡魔,這其中不少人甚至在和抑鬱症做艱苦的鬥爭。
我今年32歲,只有5000新幣的存款。我拚命想要找一份工作,感覺自己遠遠落後那些過去8年持續有穩定共工作的同齡人!
我幾乎每天都在申請,但一無所獲。而且新加坡的東西真的太昂貴了。除此之外,我還在和抑鬱症做鬥爭。
我感覺自己處於人生的低谷,感覺走不出來,誰能幫幫我?

圖源:reddit
孤獨正逐步成為新加坡年輕人的噩夢。
如果他們離開了家庭、沒有自己的伴侶、而存款相對窘迫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這樣的情緒。
我也經歷過孤獨,我的儲蓄一度比你少很多,還因為公司的糟糕管理制度而縮水。
當時我32歲,後來又爆發了疫情。之後我還被臨床診斷為抑鬱症,我感覺當時我都快要死了!

圖源:reddit
他們在本該人生過渡的階段,或是職場向上發展、或是尋找另一半、或是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的時期,因疫情被打亂,從而持續性地造成了他們的生活節奏被打亂。
新加坡的微型家庭社會加劇了孤獨
新加坡雖然是倡導傳統家庭的社會,但是家族卻越來越微型,這讓小家庭中的矛盾激化後,幾乎沒有其他尋求解決的辦法。
年輕人和父母不合之後選擇搬出來居住,當原生家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很難有表兄表姐堂兄堂姐親戚朋友的支持和傾訴。

新加坡組屋走廊
而更多的年輕人,正在「家庭」和「獨身」的觀念中搖擺。
傳統的觀念讓他們本能地認為人生應該尋找另一半結婚生子,可作為新時代的一代,他們又認為不需要結婚生子一樣可以過一輩子。
這讓他們在「家庭責任」、「找另一半好難」、「找個人結婚買房」等各種各樣的現實矛盾之中不斷彷徨,更無法應對「孤獨」這個難題。
這就是當我們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時候,只看重了對方的物質利益,而不考慮生活中的無形默契時候,會發生的情況。
也是當現在人用極其不具體的特質來篩選約會對象時,我會感到無比惱火的原因。

圖源:reddit
不過顯然新加坡也已經逐步意識到,這一帶的年輕人的生活環境遠比20年前更加艱難,他們面臨著生活成本上漲、和原生家庭摩擦不斷、難以找到另一半、孤獨、職場、薪酬發展的諸多困境。

圖源:早報
35歲以下單身群體真是邊緣人嗎
其實政府也在針對這些難題一一作出努力和改善:
35歲以下單身人士購房正在考量中
35歲以下單身人士不能享受公共租賃組屋,不可購買預售和轉售組屋!這一點一直都是新加坡年輕單身人士的痛。
國家希望將住房更多傾斜給家庭為單位的人們,這一原則無可厚非,可隨著當下年輕人戀愛難、結婚難、生活成本壓力增長,35歲的單身人士是真的傷不起!

但就在2025年3月26日的國會上,這一政策似乎有鬆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