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英王陛下的子民!」

2024年06月26日   •   10萬次閱讀

(早年的華人苦力。圖源:NAS)

那個年代,每年從中國坐帆船到新加坡的新客,大約有1萬人;他們有些留了下來,有些分散到馬來亞和印尼群島。每年,從新加坡回中國的大概3000人。來的多,回的少,新加坡人口就這麼增長了。

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英王的華族子民

在新加坡的第一二代峇峇,他們受英文教育,講一口流利的英語,熟悉英國的規章制度和風俗文化。海峽殖民地政府利用他們對英國和新馬本地的知識和人脈,協助治理華人社會。作為回報,在政治上,殖民地政府給予他們崇高的爵位和官職,在經濟上,給予他們與本區域其他英國商號做生意的機會。峇峇富商的利益與英國的利益緊緊綁在一起。

1879年,海峽殖民地退休法官J.D.Vaughan寫了一本書,談到了峇峇娘惹這個文化現象。

他在書里寫道,海峽華人稱為峇峇,與從中國南下的新客區分;他們一方面遵守華人傳統,另一方面卻鄙視中國華人,他們有自己的俱樂部,不接受中國華人加入。

在社會上,他們崇尚的是歐洲的娛樂——玩撞球、保齡球,喝白蘭地和汽水;但是,在家庭里,他們又嚴格遵守華人傳統,尤其是婚嫁、節慶、信仰等民俗。

(1936年宋旺相律師畫像,「峇峇三傑」之一)

在政治上,峇峇以英國人身份而自豪。J.D.Vaughan說,如果你當峇峇的面說「你是中國人」,會遭到他們的白眼,並強硬地回應一句「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英王陛下的華族子民(King’s Chinese),有些甚至會加上一句「orang putih」。

「Orang putih」是馬來語,「白種人」之意。

剛開始,我看到他們一方面自稱「英王陛下的華民」,一方面又嚴格遵守華人傳統禮儀和習俗時,感覺有點兒滑稽——這不是很矛盾嗎?

(1889年,新加坡本地峇峇和華人富商向英女王維多利亞敬獻雕像)

但是,後來轉念又想,似乎也很難怪他們。他們在東南亞出生長大,已有好幾代人的時間,生於斯、長於斯;他們有些人去過英國,但從來沒到過中國,中國對他們來說,是個抽象的、模糊的、遙遠的概念,跟自己的唯一關聯就是祖籍文化和祖宗牌位,而英國則是具體的、清晰的、近在咫尺的利益相關者。

在這種客觀情況下,與其指責他們矛盾,我寧可讚揚他們努力保持本身的雙面性,至少沒有把祖籍文化給丟了。

新客的湧入與私會黨的興衰

中國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廈門小刀會之後,新客大批湧入新加坡,並形成自己的權力中心。

其中一個權力中心便是私會黨,包括天地會、洪門、三合會、小刀會等等。而且,不同的新客社群都有自己的私會黨,例如,福建幫和潮州幫都有「興義公司」。

(左右兩邊有「日」「月」,暗喻反清復明,代表天地會;上下有「青氣」「黑氣」,代表天和地,也是代表天地會;中間有個「洪」字,用三角形圍起來,暗喻三合會)

殖民地政府採取「共存」政策,默許這些私會黨的存在,同時,也通過華人甲必丹、峇峇富商和一些新客領袖來「以華治華」。

1854年5月5日,閩潮兩幫發生「五斤米暴動」,為期10天,約500死,300間房子被焚毀。峇峇富商和社會領袖陳金聲、佘有進出面調停;最後,500人被捕,250人被控,殖民地政府出動30艘帆船,把若干「不受歡迎人士」遣返中國。

到了1870年至1880年間,殖民地政府名冊上有將近5萬私會黨員,超過華人總人口的一半,形成「國中國」。這就難以繼續共存了。

(私會黨義興公司總理蔡茂春的墓碑)

於是,1877年,殖民地政府設立華民護衛司,由英國人來處理華人事務,不再委任甲必丹,不再「以華治華」。

在英國人加強華人治理的同時,清朝也認識到治理海外華僑的重要性。同一年(1877年),清朝任命胡亞基為領事;1881年,31歲的左秉隆接任為領事,是清朝第一個派駐新加坡的職業外交官。

清朝委任駐新加坡領事,在歷史上是件大事。前文已述,峇峇對中國的概念是抽象的、遙遠的,自己跟中國的關係局限在小小的家鄉里;但是,清朝派駐領事之後,大大拉近了心理距離,對峇峇來說,中國現在是具體的、可以觸及的,自己跟中國的關係遠遠不止小小的家鄉,而是放眼整個中國。

新客點燃了新加坡的文明之火峇峇反思華人文化身份與認同

19世紀下半葉大批新客湧入,假以時日,出現了一個必然結果。

那就是新客富商和精英的出現,例如廈門集美的陳嘉庚、同屬廈門的林推遷、福建金門的黃慶昌,也就是大華銀行黃祖耀的父親。

如果沒有他,新加坡、中國或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

這一批新客富商和精英,接過了峇峇富商的棒子,創辦了中華總商會、華僑中學等重要機構,尤其在三四十年代,主導了南洋華僑的大部分事務,包括支援中國抗日,可以說,新客點燃了新加坡的第二場文明之火。

與其同時,峇峇開始反思華人身份與認同,而且更加積極參與到跟中國有關的事務。我舉兩個例子。

峇峇林文慶,是東南亞拿女王獎學金(今天的總統獎學金)到英國留學的第一人。在留學時,他華語不行,中國留學生不認他為華人,他於是發奮學習中文。後來,他在新加坡設立新加坡華人女子學校SCGS、中正中學、華文的書報社、開設華語學習班,放棄基督教,改信孔教,並創辦南洋孔教會。

另一個例子是峇峇林義順和他的舅舅峇峇張永福。他們追隨孫中山,創辦同盟會南洋分會;張永福把晚晴園交給孫中山住,孫中山在那裡策劃了三次起義。辛亥革命的成功,與新加坡峇峇和華僑有密切的關係。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峇峇盛極而衰。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新客富商的崛起和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擠壓了峇峇富商的致富空間。

更為關鍵的是,日本南侵,英軍戰敗投降。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多年來與峇峇休戚與共的英國不再掌權,峇峇富商熟悉的世界秩序土崩瓦解。峇峇領袖林文慶甚至被迫領導華社向日寇獻上5000萬元奉納金。

(」華僑協會「會長林文慶被迫領導華社向日寇獻上5000萬元奉納金)

1945年,日寇投降。英國重返新加坡。但是,峇峇富商當年的輝煌與榮耀已不復來。

有意思的是,在新加坡的權力中心,取而代之的,卻是另一批峇峇。

但他們不是峇峇富商,而是峇峇知識分子。

你知道嗎?新加坡自治邦內閣的九人當中,就有四個峇峇——李光耀、吳慶瑞、杜進才、林金山;其他五人有兩個華人、一個馬來人、一個印度人、一個是歐亞混血。

李光耀、吳慶瑞、杜進才、林金山不是峇峇富商,而是峇峇知識分子。士農工商,「士」的地位終於又升到了Number One.

從「英王的華人」到「新加坡華人」

這張照片里的小男孩是誰?

沒錯。他就是4歲的李光耀小弟弟,就出生在峇峇家庭。

然而,現在你如果跟人說李光耀是峇峇、李顯龍是峇峇,肯定被嗤之以鼻。

道理很簡單,到了本時期,峇峇已經融入了新加坡華社,不再具有當年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特性了。

他們已經完成了從「英王陛下的華族子民」到「新加坡華人」的身份和文化認同轉變,與你我別無二致。

新移民點燃了新加坡的文明之火

到了2025年,新加坡獨立就要60年了。

這60年來,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毫無疑問具有本土意識和文化認同。

另一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陸陸續續來到本地的新移民,有些已經充分融入,有些還在融入中,有些可能不容易融入,但是,到了「移二代」,融入應該很絲滑。

無論是否已經融入,一個無可否認的是,新移民也給新加坡帶來了新的文明的火種罐,無論在工商界、學界、文化界,新移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也帶來了可貴的啟發。

正與當年峇峇、當年新客一樣,新移民已點燃了新加坡新一代的文明之火。

新加坡為什麼成功

新加坡為什麼成功?

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新加坡海納百川,張開雙臂歡迎四方移民,就如李斯所說「地無四方,民無異國」。

一代代的移民造就了今日繁華的新加坡,而新加坡也成就了一代代的移民。

從峇峇娘惹到新客,從新客到新一代的中國新移民,他們來自馬六甲,來自閩粵瓊浙,來自中國的五湖四海,最終融入了新加坡社會;他們帶來了文明的火種,點燃了新加坡的文明之火,不斷注入文明的養料。

與其同時,對於新客和新移民的祖國,新加坡也回予善意——辛亥革命、南僑機工、中國改革開放、蘇州工業園區......

(6月22日,在「得到 新商學」第四期「一起看文明」活動上,作者做了「消失在歷史長河的先驅華人——峇峇娘惹」為題的講座。本文是該次講座內容的節選)

附:精選點評點評人:老徐 Sunny

當年的「峇峇娘惹」堅守中華傳統習俗,卻只承認是英國"king'sChinese",如今族群還在,這個歷史長河裡短暫的文化卻因為新的「新加坡華人」身份認同而逐漸消弭。

竊以為,這個文化現象的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海外華人宗族的血統認同和政治的宗主國歸屬感產生分離而產生的。

宗族的血統認同,無論方言異同,華人文化一脈相承,從未改變,對於政治身份歸屬卻與宗主國的政權更迭、國力強弱息息相關。

所以,第一批明末為避清禍而來的移民,即使在清朝已經建立多年,仍然著漢裝,傳漢習,對於古國的印象和概念,從最早的反清復明,到後來停留在遙遠的「鄉下家鄉」,因而在政治上更偏向於能直接得到的英王恩庇,而殆於承認與東方古國的隸屬關係。

待到清朝在南洋設立領事制度,和又一批新移民在南洋的崛起,東方古國的影響力又勾起峇峇們基因里華人尋根情節,老客們甚至開始回到清朝為家族捐官立萬,直到民國「南洋三傑」回國任職、陳嘉庚等傑出華人深度參與古國的現代政治生活。

這些海外華人社群發展,無不從另外一個平行世界折射東方古國的每一個歷史進程。故土不離,是寫在華人骨血里的基因,離鄉別土,各個時期都有各個時期的原因。凡百年前,下南洋,討生活的,大都來自是自然資源匱乏的粵閩蠻荒之地,江浙自古富庶,所以海外有歷史的江浙會館寥若星辰,最近幾十年卻逐漸壯大。

許博士的講座最後說,華人移民如火種在東南亞遍地開花,也為東南亞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新客老客經年的努力和奮鬥造就了如今的新加坡,新一代移民會給南洋和華人帶來怎樣的變化,他在文稿里打了個問號……

同日,同城,吳曉波與秦朔這兩個復旦新聞系同班的財經文人,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辦盛大的「出海」論壇,是否已經給出了答案?

是夜,新加坡國慶預演,濱海灣煙火璀璨。

ABC丨編輯

KS丨編審

上一頁
2/2
一波重磅新政!新加坡身份大地震!公民、PR、外國人都受影響
2024年07月01日   •   40萬次閱讀
新加坡哪幾類人最不容易拿到PR?
2024年07月02日   •   9萬次閱讀
周末!一大波新加坡人擠破頭去新山,到底為了什麼?終於懂了
2024年07月01日   •   8萬次閱讀
周六,新加坡全島人民向這個家族致哀
2024年06月30日   •   8萬次閱讀
放棄國內高校老師的工作來新加坡,飛機上卻淚流滿面
2024年07月01日   •   7萬次閱讀
香港贏了!因為新加坡旁,沒有深圳
2024年07月02日   •   7萬次閱讀
秘密檔案曝光!日軍早就做好了屠城方案!
2024年06月28日   •   6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請個女傭大概需要多少錢?
2024年06月30日   •   6萬次閱讀
一看就會!新加坡前往新山一日游必備完整指南!
2024年07月03日   •   6萬次閱讀
東海岸驚人發現!這才是新加坡的真面目
2024年06月28日   •   5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實現貓山王自由!榴槤季這些挑選技巧請收好
2024年06月30日   •   5萬次閱讀
科普 注意!這些人的新加坡公積金帳戶將關閉,錢別忘了取出來
2024年07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日本要我們認他們為「親爹」,切斷與中國和英國的關係
2024年06月29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冷知識:95%的人都不知道!還不快來了解一下
2024年07月03日   •   4萬次閱讀
35歲情報員壯烈犧牲,他為了誰?
2024年07月01日   •   3萬次閱讀
為什麼說新加坡PR不永久?關於續簽的這些事你要知道
2024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周末去哪兒】免費看國慶彩排!夜間探險!新開高端遊樂場!火鍋、飲品5折!男裝3折
2024年06月29日   •   3萬次閱讀
救命啊!新加坡計程車又要漲價啦!!!
2024年06月28日   •   3萬次閱讀
中科院外籍院士里,唯一的新加坡學者
2024年06月28日   •   3萬次閱讀
下月起,新加坡或批准吃這16種蟲子!蟋蟀炒老鼠粉、揚州蠶蛹炒飯、鹹蛋黃粉蟲
2024年06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好震驚,原來新加坡的醫院仍然在管控新冠!?
2024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陪讀准證新政策
2024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天氣太熱在家睡不著? 老人乾脆泡在圖書館順便「見周公」
2024年07月04日   •   2萬次閱讀
7月起,新加坡所有的幼兒園都必須安裝CCTV監控了
2024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