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5月4日在嘉华院线举行。本届电影节将放映由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内陆、马来西亚、法国、美国和新加坡出品的19部剧情长片、2部纪录长片和16部短片,总计37部华语电影,为观众呈现一般在主流院线看不到的电影作品。电影节由新加坡社科大学与新加坡电影协会联合主办,致力于推广涵盖方言在内的华语电影,并提供一个让观众与电影人交流的平台。
本届电影节的影片分为三个单元:“华夏风情画”侧重剧情长片,展现华人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故事;“纪录片视角”透过真实影像探索历史和当代议题;“华流短片展”则集合不同地区的华语短片,展现年轻导演的创意。今年的电影节也安排了一场对谈与十场映后交流,让观众有机会与电影人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电影作品。


开幕片《女儿的女儿》由台湾导演黄熙执导、张艾嘉主演,讲述一位母亲在女儿去世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影片以细腻的方式描绘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导演黄熙将出席映后座谈,与观众分享创作心得。闭幕片《摇篮凡世》是马来西亚导演张吉安的作品,讲述四名不同种族的女性在备受争议的弃婴站工作,陪伴各族女性面对身体自主的困境。女主角丽心对挣扎于堕胎边缘的小曼伸出援手,却陷入神权与父权交织的危机。
第十三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
37部长短片展现华语世界的多元风貌
SINGAPORE CHINESE FILM FESTIVAL
“华夏风情画”单元今年收录来自中国内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其他地区近两、三年的华语剧情片,展现各地近年来的社会文化面貌。中国电影包括改编自郑州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真实故事的《出走的决心》,讲述她多次因家人错过追求梦想的机会后,终于决心不再等待,勇敢出走,独自追梦,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开始的枪》聚焦高中男生因为田径队倔强少女的冷漠疏离,而尝试理解她,不料却成为他自我成长的契机。本片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新生代少年单元水晶熊最佳长片特别表扬;《无声呼救》描述一位父亲因女儿坠崖而陷入内疚,在寻找一宗悬案真相的过程中,也找到了面对内心伤痛的关键。




今年共展映包括开幕片《女儿的女儿》在内七部台湾剧情片。其他六部电影包括:《余烬》讲述一名刑警与一位调查父亲真正死因的儿子的经历,探索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不为人知的故事;《猎人兄弟》以台湾原住民文化为背景,描述兄弟因一次狩猎意外而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乒乓男孩》是一部关于少年乒乓球员奋斗,立志成为顶尖选手的热血故事;《优雅的相遇》在疫情背景下探讨人际关系,在不完美的人生中,穿插片刻的魔幻写实;《角头:大桥头》是台湾黑帮电影,也是新加坡华语电影节不多见的类型电影。剧情描绘黑帮大桥头第二代Michael瞒着父亲私下打算重整江湖秩序,触动了北馆、顶庄和北城等角头的底线,大战一触即发;《爱情城事》是一部集锦式电影,由来自各地的多位新锐导演拍摄十段藏身于城市巷弄里关于爱的故事。








香港电影共有五部:《虎毒不》探讨现代女性在育儿与社会角色之间的挣扎。这是香港新锐导演陈小娟继《沦落人》后推出的新作;《浅浅岁月》由两位实力派演员谢君豪和叶童担纲男女主角,以写实的生活片段来描绘婚姻与人性的复杂面貌;《寄了一整个春天》描述少女在网路上售卖二手私密衣物,却误将买家关注当作真爱,最终陷入困境。这部青春少女题材电影的背后潜藏着多层次的社会与人性探讨;《看我今天怎么说》讲述三位青年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听障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挑战。本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多项提名,女主角钟雪莹之前也荣获2024年第61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红豆》是由任达华、邓丽欣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以大家熟悉的红豆沙为意象,记述九龙城独特的时代变迁和人情风貌,进而感受到香港这个城市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除了来自亚洲的华语电影,本届电影节还有三部欧美国家出品的电影:黑白电影《漂亮朋友》以荒诞现实喜剧的基调,描绘小城中不同性别、性倾向与阶级的人们,在爱情中寻找认同。台湾金马奖执行长闻天祥形容本片为“同志电影的地板和天花板” 。男主角张志勇更凭此片荣获2024年第61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蓝色太阳宫》是美籍华裔导演曾佩裕的首部剧情长片。影片以纽约按摩院华人女孩的故事为主线,描绘她们在异乡努力寻找安定生活的过客人生;《虫》是中国台湾、法国和美国合拍的电影,透过沉默的男主角呈现台湾青年在现实中的迷惘和失语。



“纪录片视角”单元展映两部台湾纪录片。《由岛至岛》由马来西亚出生的台湾导演廖克发执导,他以台湾在二战期间是日本帝国的一部分为主题,以人本视角质问、思考与反省那段被遮蔽的历史,探究帝国内日本军人、台湾士兵及东南亚华人的战争经历。《书店里的影像诗:第三季》则以诗意手法呈现台湾各地独立书店的风貌与经营者故事,细腻描绘书香与生活哲学交织的景致,为观众带来一场富有韵味的文化飨宴。这两部纪录片的导演都会出席电影节,与观众分享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拍摄经验。


“华流短片展”单元包括四组短片集:“上海电影学院短片集”展映中国上海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人生的选择”、“成长的岁月”和“纪录短片集”则展现各地华语短片导演的创意。精选短片包括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短片的台湾作品《A面:我的一天》;荣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短片的香港、台湾合拍短片《颜色撷取样本.mov》;获得香港鲜浪潮国际短片节鲜浪潮大奖和最佳编剧奖的《鬼妹》;鲜浪潮国际短片节特别表扬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的《眩光》;中国的《燃夜》、马来西亚的《听写》和新加坡的《九月的四个星期天》等。








除了电影放映,电影节还会在草根书室举办“在书店聊书店:与侯季然导演对谈会”。草根书室董事林韦地将与《书店里的影像诗》导演侯季然对谈,听侯导演分享创作《书店里的影像诗》系列的灵感来源、讨论书店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