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感受到了近30年国际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和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和极大便利,现在也遭遇到了国际化的改变和极限施压,当中美关税超过100%时,其实和超过1000%没差别都是脱钩了。
极限压力下会怎样?老百姓会适应,企业家会流动,政府间会谈判以形成新的联盟,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恐慌,比如股市。
极限施压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我从税务角度分析:
第一,关税和消费税
目前香港特区的关税和消费税的税率都很低,除了少数商品几乎都是零,美国的关税也很低,而消费税是各个州收取在0和10%之间
新加坡对少数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比如汽车和烟酒,但是对所有商品征收9%的消费税(包括进口商品),英国的消费税是20%,新西兰是15%。
第二,专利转让的预扣税
美国其实已经从制造型转为服务型(包括金融服务)和高科技转让许可获得收入,但科技转让收入和其他税种不一样,专利费和特许转让费会产生预扣税,就是说这部分税费由支付方预扣支付给当地的政府而不是转让方美国。

图源:forbes.com
既然关税和消费税都很低,而专利转让税又被支付方预扣在当地了,那么美国在财政赤字如此大的情况下能否加税,加什么税,加多少比例合适?
美国有较好的经济基本面,较强的科技创新,较多的人口,较大的市场和较强的购买力,造成很多出口制造型企业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全球化贸易使用的美元结算的最大“收益者”依然是美国,那么美国在这一轮加税会不会造成新一轮通货膨胀?
我认为会,但影响不大,原因是:
1、7年中美贸易战生产链的重新布局基本完成了,比如中国的企业很多同时在越南或是印尼或是泰国也有工厂;
2、原产地证适用于实质性转变而不是本地生产,产地的生产比例大约在40%;
3、可以通过消费税调节的手段消化掉,比如退税或是消费税抵扣。
什么是产品出口的产地证
原产地证书的签发通常遵循相关自由贸易协定(FTA)或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确定产品是否具有原产地资格,主要依据“实质性转变”原则而非固定的本地生产比例,一般要求在当地的比例会是40%以上。
什么是消费税
消费税是根据销售额征税的,有些国家称之为增值税,新加坡对大多数商品的消费税征收是9%(包括进口商品),英国20%,新西兰15%,
至于全世界都在应对通胀但是中国却通缩呢?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产能过剩,加上投资和消费以及房地产动力不足等等因素而引起。
第三,除了供应链和关税以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还有哪些?
1、战争
比如俄乌战争,以巴战争造成的原油价格高涨,供应链中断以及红海安全等等
2、环境因素
比如巴拿马水位下跌,航行绕道等等
总结:
由于美国总统有选举制度,如果这个制度还能有效运作和纠错的话,老百姓感受到痛就会通过选票表达,也因此,我相信也期待90天的关税豁免会继续延续,对大部分国家维持在10-20%的基础税率。
引用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是逃不掉的“

作者:刘朝霞(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会计师,新加坡执业审计师,杰鹏国际杰鹏审计JPI&JPA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杰鹏国际 (JPI) 杰鹏审计 (JPA) 拥有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ISCA)培训资质(ATO),国际洲际会计师律师协会 (IGAL) 新加坡唯一授权单位,商业注册局 (Acra) 执业审计师资质 (PA),授权公司秘书资质,商业银行华侨银行尊贵伙伴(OCBC),通商中国受邀会员(Business China)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刘朝霞丨作者
PIXABAY丨图源